close





  一個人能對自己的存在產生多少質疑,能對外界投以的異樣眼光做多少的妥協,或者,在選擇國家認同與自我認同中,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勇敢選擇走自已的路。一個國家的領導者在統領國家時,究竟是要自由開放還是殘酷禁制?《茉莉人生》試圖以一部卡通電影的時間,對這些疑慮發聲。

  《茉莉人生》改編自伊朗籍漫畫家瑪珍.莎塔碧的自傳漫畫《我在伊朗長大》,內容採倒敘兼插敘法,讓歷經國家動亂的伊朗女子──瑪琪,在法國機場,娓娓道來她的一生曲折。
  
  出身於伊朗的瑪琪,是個對世界充滿好奇,崇拜李小龍,喜歡艾迪達牌子的九歲小女孩,她的父母親受過西方教育,所以教育瑪莎的態度自由且開放,祖母也以誠實廉正的觀念教導她。1979年後,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,沙赫政權被推翻,人民盼望嶄新生活的到來,未料新政府的政權壓榨更駭人,使人民生活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,瑪琪的父母遂將瑪琪送往奧地利求學以保平安。在異地孤身求學的瑪琪在感受國籍的歧視,人情冷暖與愛情的苦果後,身心挫敗的回到了故鄉德黑蘭,然伊朗正受回教基本教義的極權統治,人民飽嘗鞎困,女權更遭打壓,瑪琪勇敢的發出自己的聲音,甚至為了夢想再次遠走他鄉,走她自己的人生道路。

  雖是卡通,畫面卻特別以黑白呈現,只有回到悠悠想著過去的瑪琪時,才有一些色彩出現,與漫畫在表現過去有異取同功之妙,且巧妙表達了瑪琪的過去就如同慘淡的黑白色感,就算偶有喜悅,隨之而來的卻是更大的打擊,而未來有無限可能,所以才能綴抹亮麗的色彩,也有步上錦繡前程之意。除此之外,因為統以黑白色調,簡俐線條的調動更營造出一種奇幻之感,如瑪琪回到家鄉後患上憂鬱症,背景慢慢的扭曲,直到濃成全營幕的黑,而瑪琪只是其中簡單的幾抹白色線條,傳神的表現出瑪琪的心灰意冷。

  劇情方面,從頭至尾都鋪陳國家的動亂。天真無邪的瑪琪,原先只是透過父親講述了解過往的政治糾結,直到反抗四起,有天炮火轟到鄰居家,她親眼看到熟悉的鄰人,就只剩一隻冰冷的手臂,倉惶的尖叫聲中,天真無邪便離她而去了,戰事的腥殘對一個童真的小孩而言是多麼的無情。

  片中的瑪琪鄰居一度哭訴政府的喪心病狂,她花費一輩子的時間帶大一個兒子,而政府卻教導孩童,手上只要拿著學校發予的塑膠鑰匙,為國犧牲就能上天堂,得到一切的美好,然死後的世界誰能真的掌握呢?瑪琪的安盧叔叔,終其一中都為人民追求平等,最終只能被冠上反判者之名,埋在同樣罪名死者的亂葬崗裡。從奧地利回到伊朗的瑪琪,每條街道的命名皆替換上反抗者的名字,她感覺,走在伊朗就如同走在一處偌大的墓園,彷彿無時無刻都在提醒人民,反抗只會換來更多的犧牲,不要多做掙扎,一步一步,都像在摧毀人民的個人意志。曾經多少國家的領導者,上台前總是呼喊著一切都是為人民好,但有多少的領導者,是真心為民設想呢?無非是一次又一次的爭權奪利。《非鳳來儀》一書中,曾對執政者有如此形容,『江山是掠奪而來的,權力是掠奪而來的,所有的所有,都是掠奪而得。皇家的人,錦衣華服,骨子裡卻掠奪成性,是天生的優秀獵人』,說來可悲,古今中外的歷史卻是最佳的佐證。

  究底一個國家的領導者,對於人民,究竟是該採取開放自由,還是專權統治的態度好呢?若是自由過了頭,如同現今的美國,因為槍枝泛濫難以控管,學生校園持槍殺人的案件便不陌生,任何芝麻綠豆的事,都能訴諸法律,但真的求得什麼和平嗎?也不盡然。而片中的伊朗,在回教政權強調回歸基本教義,一切都是為人民為國家好的同時,卻對人民做了最極端的壓制,所有娛樂禁止,西方的一切都等同頹廢,人們只能背地裡辦派對尋歡,做為唯一紓壓途境。

  對於女性,又充滿了歧見,女性必須包裏住全身,只能露出雙眼,一生中只能有三個男人,父親、丈夫跟兒子,假若在路上奔跑便是一種猥瑣,完全將女權打入谷底,套句中國的話,便是「禮教吃人」,何以女性就需如此自貶自卑?當瑪琪在公開的發佈政令講席上為女性發聲,大聲的爭取女權的那一幕,實在是大快人心!人生而平等,那麼男女也該是平等的。

  在開放與禁制中,有諸多的取捨與考量不是我的涉獵範圍,但我以為,真的領導者,該是能將人民的痛當做自己痛,再想辦法減輕疼痛,戮力為人民帶來歡笑才是。人民需要的是領導者而非統治者,人民不該被當權者宰治,卻常常無奈於淪為犧牲品。

  其次,《茉莉人生》 也探討著「國家認同」與「自我認同」。當瑪琪還是個小女孩,在被送往奧地利留學前的機場上,父親叮嚀她:「別忘了你是誰和誰是你的國家。」儘管如此,在異地求學的瑪琪,長成大人後,當別人問起國籍卻仍回答她是法國人。因伊朗長年的爭戰不斷,故外國對伊朗的印象便是愛爭戰的野蠻人,然事實真是如此嗎?誰真的希望自己的國家一直處於爭戰?這樣既有的偏執印象卻讓瑪琪在國外生活隔外痛苦,她從未忘了她的國家,生活的環境卻讓她無力。當她以心中的祖母印象問她自己,妳什麼時候成為法國人了?她只能無奈的走在闃黑的街頭,悠悠長長的回答,「你以為在法國當伊朗人很容易嗎?你只要說你是伊朗人,每個人就當你是瘋子是野蠻人……」,她何嘗不想大聲的說她是伊朗人?她何嘗願意這樣否定自己的國家?僅管長年求學於法國,她終究只是個外國人,只能像失根的蘭花飄泊不定,無法認同自己的國家,也無法認同自己的存在。

  所幸,瑪琪的家族是她最大的原動力,給她恢復信心,重獲認同的力量。她的父親理性的教予瑪琪了解歷史,母親則護衛著她的成長,他們都不希望瑪琪因政權的混亂而迷失自我,他們要他勇敢的做她自己,不受國家的動盪紛亂影響,而是作瑪琪她自己,這何嘗不是一種幸運?瑪琪的雙親沒有給予她任何偏見或附勢的思想,一心給她最健全的成長,無私的愛的給予。全片中影響瑪琪最大的人物,便是她的祖母了,她給了影響瑪琪一生的忠告。

  一生當中,你會碰到許多混蛋,他們傷害你,是因為他們愚蠢,你不必因此回應他們的惡意,世上最糟的就是自卑與報復心理。永遠要維持自尊與誠實廉正。


  永遠要維持自尊與誠實廉正的理念,貫徹瑪琪一生。

  正因有如此為她著想的家人,所以當瑪琪接連幾場情傷差點要了她的命,或是她患得患失的得了憂鬱症之後,她才能安然站起,彷若重生一般,決心活出自己。就算她的婚姻,最後還是以離婚收場了,她還是能勇敢的走下去。若沒有家人們給予最強大、無私的愛與支持,也許瑪琪就真的一路走向偏歧了。

  再次離開伊朗前,瑪琪對已故的祖父及為人民犧牲安盧叔叔發誓,她會讓她的家族以她為榮,她發誓她將永遠誠實廉正。她將會勇敢的做她自己。畫面的最後,瑪琪在巴黎,搭乘計程車往她的未來前去,計程車司機問她是打哪來的,她簡短了說一聲伊朗。只是簡短的兩個字,不只是瑪琪的自我覺醒,更是一種對自身國家的認同,這是瑪琪用盡多少青春年華,多少淚水才換來的自我認同與國家認同啊……也許她終其一生都不會認同當時伊朗的專政制度,但也不再羞於誠認自己是伊朗人,她要當個驕傲的伊朗人。她不再是那個單純迷戀李小龍而揮舞著拳法的小女娃,也不是成天以搖滾精神為樂的女孩了,她確定了她自己的路,她要走她的藝術之路,她要自由,她要做完完整整的自己,誠如她臨行為的承諾,她要家族能以她為榮。

  誰的一生能全然平穩而無任何顛簸呢?多少人在成長過程中,不會對自己的存在產生一絲一毫的質疑呢?每個人都在困惑與挫折中成長,慢慢的學會認識這個世界,學著做選擇,學著走向自己的人生道路。《茉莉人生》一片,不只是瑪琪的成長蛻呈,零零總總,與許多人的成長縮影都有相似的地方,無論有再多的苦楚經歷,我們仍需長大,仍需成長,也許社會的動盪不是人民可以去左右或避免的,至少,要學會對自己坦誠,能無愧於心的,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,追求自己的目標,就像瑪琪祖母說的,永遠保有自尊,與誠實廉正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九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